澳门国父纪念馆(澳门国父纪念馆由谁兴建)

旺财去旅游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8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此行程来自穷游goericgo的行程《【宝岛澳门国父纪念馆,就是这里!】台湾自由行(台北、台南、垦丁惊鸿一瞥)》(实际游玩天数为9天)

  ▼行程线路

  台北(1)→ 野柳(1)→ 台南(2)→ 垦丁(2)→高雄(1)→九份(1)→淡水(1)

  与宝岛的邂逅,最初源自小学课文,阿里山、日月潭、高山族几乎构成了我对于台湾的初印象。长大后,电影和音乐为我勾勒出更具体的台湾印象。它是《蓝色大门》中的湛蓝与纯净,是《多桑》里面的阴沉氤氲澳门国父纪念馆;它是张震岳《我家门前有大海》的热情好客,同样也有着陈绮贞《九份的咖啡店》的清新与孤单……

  15年初,我按耐不住对宝岛的向往,订下了4月份从北京飞往台北的机票。短暂的九天,虽来不及环岛,但走过繁华的台北、古朴的台南、热情的垦丁以及沉静的高雄后,台湾在我心中不再是一个遐想,而是一片温馨且充满着温度的土地。

  台北 | 国父纪念堂→中正纪念堂→西门町→成品书店

  到达台北市区已是接近两点,饥肠辘辘的我在住区附近的小摊点了一碗红烧牛肉面。台湾牛肉面据说是大陆老兵在宝岛因思念家乡的味道,将川菜中红烧牛肉的做法与面食结合,将这道融合了各地特色的美食发扬传承至今。虽然牛肉在台湾卖的很贵,面馆老板却并不吝惜,130元新台币的价格就可以吃一碗大块牛肉的面条。

  让人充满幸福感的牛肉面吃完,稍作休息,乘坐捷运板南线前往国父纪念馆,顺便可以看看101。国父纪念馆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百年而建,气势宏伟的国父纪念馆如今成了来台北必去的景点之一,果然人潮如织。

  除了常年不断的游客,还有在这里练习街舞的青年人,锻炼身体的大爷大妈,家长也会在假期带着小孩出来逛逛。国父纪念馆及中正纪念堂每到整点便会有卫兵的换岗仪式,这也成为了不少游客争先恐后拍照的对象,所以整个纪念馆大厅是拥挤而喧闹的。

  离开国父纪念堂,朋友说,要不要去台北车站看看,我并不以为然,看过后方才觉得震撼,原来,台北车站不仅是大台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座逾百年历史的悠久地标,其古朴的外观在如今高楼林立的台北市区显得如此沧桑,却散发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神圣庄严之感。

  台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古朴的中式建筑、异域风情的殖民建筑穿插在林立的现代高楼里,和谐而统一着,斑驳的岁月遗迹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越发显得珍贵,有着让人在某一瞬间可能会忘记自己身处何时何地的魔力。

  台湾的城市有很多标志性特色,首先就是这些随处可见的高楼广告牌。

  第二便是这些黄色的计程车。在台湾,计程车被亲切的叫做小黄,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计程车都是黄色的。值得一提的是,司机师傅的名字都会写在车身上,楷体红字在黄色背景下十分显眼,不仅没有不和谐,反而有种古朴的优雅,据说这有效的防止了肇事逃逸等情况。在后面的日子才发现,其实不光是计程车,就连大客车也会在车尾贴上司机师傅的姓名,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贴心的细节。

澳门国父纪念馆(澳门国父纪念馆由谁兴建)

  随处可见的摩托车亦是街头一道特别的风景。

  在街上路过赫赫有名的诚品信义店,诚品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百货公司,并不是每一家诚品都会卖书,在台北繁华的地方几乎随处可见诚品的身影。

  之后我们来到了气势恢宏的中正纪念堂。经历了之前的改名风波后,能继续将“中正”二字沿用至今实属难得。

  下午六点,中正纪念堂高大的门徐徐关闭,夜幕下的台北总统府,庄严而凝重。而台北的繁华才刚刚开始。

  来台北,一定要去热闹的西门町逛逛的,那里是最潮流的台北。一出捷运,人潮的热流扑面而来,繁华的地方都一样,这样的场景太过熟悉。

  西门町因为人多,所以成为了绝佳的秀场。据说有人在西门町表演才艺被媒体报道后混进了娱乐圈,不管如何,怀揣梦想的人还在西门町展现这自己,包括那些默默无闻却让人敬佩的手工艺人们。哥斯拉、变形金刚、高达……在手工艺人的手里以另一种方式满血复活。

  在迷宫一般的西门町里,有一条纹身街,这项疼痛艺术如今已经不再那么神秘和另类,不过它仍然是人们彰显个性的独特方式之一,而这条纹身街绝对是纹身爱好者的天堂。

  西门町旁边就是西门红楼。西门红楼,日据时代称作“新起街市场”,是当时日本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之一。台湾光复后,此地被改作剧场使用,后来成为了电影院,因为墙壁是红色的,又被叫做“红楼戏院”。西门红楼里展示的都是一些老物件,时光就这样被凝结在此。

  不知不觉已过了晚上九点,此时突然有了吃东西的冲动,想想在大陆这个时间很难再觅到合心意的食物了吧,然而在台湾,澳门国父纪念馆你永远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巷口街边的路边摊就能满足澳门国父纪念馆你大部分需求。巷子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台式小吃摊,丰富的选择和平易近人的价格,是夜晚饿着肚子的人最为亲切的去处。

  终于吃到了甜不辣,比起“天妇罗”这样不明所以的译名,甜不辣可谓真的是“信雅达”了,排骨酥汤和鱼丸汤是很熟悉的味道,简单美味中流露出一种朴实的感动。

  台湾街头真的随处可见这样的庙宇,信仰在台湾人日常生活中占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心中的神明也会因为信徒的虔诚而欣慰吧。台北夜已深,拖着疲惫的身躯,怀着仍旧兴奋的心情很快入睡。没有决定明天去哪里,不过我知道,不管去哪里,都有美景在等待着我的光临。

  野柳 | 野柳地质公园

  次日的天气依旧晴好,在台湾完全不用担心不知道早餐吃什么,随便一家路边摊、一家便利店都可以满足需求。就近在朋友家附近找到一家早餐摊。这里的鲔鱼饭团尤其让我惊艳,微甜酱汁的口感中包含着萝卜的清脆,米饭的清香也混合其中,我不是美食家,也无法分辨到底都加了什么,但是这浓郁的味道让人难忘,30元新台币的价格也着实不贵。

  今天临时决定去野柳,吃过早餐,我们先坐大巴到基隆,在美丽的基隆港对面转车。半小时左右即可到达野柳地质公园。

  野柳,因其丰富的海蚀景观而闻名,各种造型的石头仿佛是造物主故意创作了一般,精致的让人误以为是现代雕塑。湛蓝的海水与棕黄色的奇石相映成趣,造就了野柳这独一无二的美景。

  不过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因为游人众多,加之乱摸乱靠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出现(也包括自然因素),导致很多石头倒塌。而前几天在脸书上居然看到有台湾朋友这样评论野柳,“美丽的景色,可惜都被大陆客占据了。”如何平衡旅游收入与环境保护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陆客,相信台湾人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只是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一竿子打死。

  清澈见底的海水中不时有小鱼游过。

  

  这就是最为有名的女王头。它仿佛真的像一个高贵的女王,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其真容。因为太像,所以在看到的一瞬间真的很难想象这是大自然的产物。

  

  在野柳,有一尊渔民的雕像,他就是在民国53年英勇救人的渔民林添祯,可惜最后因为天气恶劣,他与落水者双双罹难,为了纪念这位平民英雄,在此地竖起了雕像,一晃眼,这尊雕像也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庙宇对面,正在唱着戏,虽然台下一个观众没有,演员仍然很认真的在表演,朋友告诉我,他们是表演给神明看的,清明节,除了是祭拜祖先的节日,同样也是祭拜神明的日子,这仅仅才是预热的开始。

  从野柳离开,我们依旧先坐公车到达基隆,然后转乘更为方便的台铁回台北市区。基隆火车站依旧一副古朴的模样,斑驳的墙壁,略为昏暗的走廊,都让记忆停留在了往昔。

  台铁的车厢和捷运类似,崭新而舒适。相对于高铁,只是停靠的站点较多而已,不赶时间,坐上台铁欣赏窗外的风景也是一种享受。

  在捷运南港站的墙壁上意外发现了惊喜,几米的《地下铁》跃然在上,如同童话照进现实,这部多年前的绘本早已成为脑海中深深的回忆,如今突然看见,一种亲切的美好涌上心头。

  在台铁车站买的便当,60元新台币(也有80、100其他价位和菜式可以选择),肉、卤蛋、蔬菜都有,很超值,据说也相当美味,经常供不应求,很多游客会慕名而来买便当吃。

  从捷运站出来,已经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明天将暂别台北,向台南进发。

  台南 | 沙卡里巴(盛り场)→国华街→中正街→神农街

  台南,台湾文化的发源地,虽然现在的台南早已不是那个繁荣的“台湾之源”,但台南绝对是一个重温台湾历史感受传统的不二之地。如果非要在台北和台南中比较哪里更有台湾味,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台南,无论是建筑、小吃还是习俗,台南都保存着一份传统而朴实的风貌,而无法阻挡的现代气息又让台南有着一份融会贯通的魅力。

  台南的第一天,在觅食中度过了。在正兴路闲逛,整条街都是各种小吃甜品,那些或文艺或传统的小吃店常常人声鼎沸,门前经常需要排着长队。

  而实际上,这里有很多只有当地人才找得到了美食秘境,这些地方才是最为道地的台南风味。泰成水果店,1935年开业,历史相当悠久,自从老板创新的将哈密瓜与水果冰沙和哈密瓜果肉结合,发明了“瓜瓜冰”,从此水果店已不再是传统的水果店,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型甜品店,深得年轻人的欢迎。

  

  在正兴街上,人气和泰成水果店有得一比的就要属“蜷尾家甘味处”了,这是一家专门卖冰淇淋的店,离泰成水果店不到一百米的距离,据说这家店一天至少能卖出去300支。

  看看这两位小哥的表情就知道有多么美味。

  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了沙卡里巴觅食。沙卡里巴,是台南小吃的聚集地,源于日语“盛り场”的发音,是“热闹的地方”的意思,这个形成于日据时代的小吃街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得而知了,而其实这里的食物才是最为传统地道的台南风味,其中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店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在台南众多的美食中,最让我难忘的要数米糕和棺材板了。比起米糕,油饭的名字可能更加贴切,糯米的清香配上猪肉的油脂的香味,让人光闻到就充满食欲,配上清淡的白萝卜和贡丸汤,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而棺材板,之前早有耳闻,却一直不知为何物。吃过方才发现,酥脆的土司配上中间用高汤勾芡过的鸡肉、虾仁、土豆、胡萝卜等等馅料,口感如此特别,是一款中西合璧的奇异美味,让人欲罢不能。

  刨冰,这个深得年轻人喜爱的小吃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宋代。而刨冰在台湾被发扬光大了,各种口味让人目不暇接大饱口福。吃冰的店同样在沙卡里巴可以找到,同样是价廉物美的老字号。

  台南 |林默娘公园 →安平树屋→安平古堡→赤崁楼→孔庙等

  昨天领略了台南的美食,今天去逛古迹。在台南,有个名字不得不提,林默娘,她有一个更为知名的名字——妈祖。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所信奉的海神,救苦救难、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化身。其原型为宋代女子林默娘,因在二十八岁营救遭遇海难的父母而沦为波臣,当地人民感念其孝心开始奉祀林默娘。此座公园,为的就是纪念林默娘因孝亲而成道,希望能发扬大孝之道。

  从林默娘公园出来,继续着台南古迹之旅。下一个地方,亦是大名鼎鼎的景点。安平树屋。它的前身是仓库,荒废后建筑物被榕树入侵、共生而成今貌。其中一个最值得观赏的地方就在于光线透过茂密的树叶呈现出变幻无穷的光影效果。

  吃过午餐,漫步到不远处的安平古堡。旧时是台湾最早的要塞建筑。曾经是荷兰人统治台湾的中枢、也曾经是郑氏王朝3代的居城。安平古堡是台南的地标建筑之一,它代表着一段不可忘记的历史,向游人述说着那久远的故事。

  从安平古堡上俯瞰台南,比起台北几乎清一色鳞次栉比的高楼,台南则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高矮错落,反而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接下来我们前往赤崁楼,赤崁这个名字,曾是台南的旧名,这里也曾为全岛统治中心,至清代已倾圮。曾经至高权力的象征之地,如今人去楼空,只剩下孤单的楼阁在守望着。看过了大陆各种楼阁庙宇的人们也许并不会对赤崁楼有多大兴趣,然而它却是一个值得了解的地方。

  “全美戏院”就在不远处。全美戏院是导演李安的电影启蒙之所,这里是他学生时代经常造访的地方,而全美戏院的外墙仍保留着原来的模样,一些新近上映的片子却仍然用手绘的海报,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年前对电影海报最初的记忆。

  彩虹般的流苏。

  

  这其实是一位艺术家的征友启事。

  

  很多古老的建筑就这样屹立在街头,与新建的房屋交错着,比如这间林百货。它曾台南市最高的建筑,且配有南台湾第一部商用电梯,以及许多现代化设备,是日治时期台南末广町繁荣的象征。

  今天最后一站,去了台南孔庙。儒家文化在世界各地均有受众,而孔庙则是儒家文化的象征,对于儒家文化知之甚少的我,并没有看出台南孔庙的差异之处,而台湾的庙宇总的来说都是精致大气的,最难能可贵的是能一直很好的保护着。

  结束一天的行程,晚餐是到阿霞饭店继续吃台南特色小吃。阿霞饭店,起初也只是一个庙口卖熟肉的小店,但由于经营者独具眼光,一直坚持创新,用料考究,最终经历了三代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成为了台南首屈一指的餐厅,吸引了众多名人前来光顾(包括李安)在这里吃到了台湾特产红蟳,其实是一种螃蟹啦。

  在住所吃到了芭乐。以前经常在电影中听到“香蕉你个芭乐”,这句骂人的粗俗中的两种水果,恰好都是台湾盛产的。而我因为生长在四川边陲的热带城市,从小吃过红色的芭乐,不过这里的是白心的,也一样好吃、脆脆的有着一种特别的清香味。

  台南→垦丁 | 奇美博物馆→垦丁大街

  上午,我们将前往台南之旅的最后一站——奇美博物馆。这里展出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件珍贵藏品,其中很多藏品价值连城。我去的时候运气很好,赶上了罗丹著名的雕塑《思想者》的展览。

  博物馆外气势恢宏的阿波罗雕像,强烈的欧式风格让人恍惚觉得身在欧洲。

  午后,我们赶到高铁站乘坐从台南到高雄的高铁。两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达了台湾最南端——垦丁,眼前是蓝的不真实的海水,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闪动着,视线一望无际没有任何阻隔,我对海的情结此刻早已按耐不住,巴不得赶快去拥抱这碧海蓝天。

  对于垦丁的了解,我无法免俗的说,是因为《海角七号》,而后又因为李安的《少年派》让我毫不犹豫的将垦丁列为第一次台湾之行必到的地方。垦丁,没有台北的现代化、没有台南那么多古早味的小吃,但对我来说,垦丁的碧海蓝天已经是此行最好的礼物了。

  找到旅店住下,垦丁的夜晚也悄然开始了。走在热闹的垦丁大街上,感受着和天气一样炎热的喧闹人流。虽然垦丁大街上吃的东西很多,可比起台南,特色少了许多,可能也是因为来垦丁的年轻人居多的原因吧。在垦丁大街走了一圈,实在找不到想吃的东西,于是随便进了一家中餐馆。味道很一般,服务也很一般,这算是我在台湾吃过最差的一餐了,所以连拍张图片的兴致也全无。

  垦丁| 社顶自然公园→白沙滩→恒春大街

  在便利店解决了早饭。台湾的便利店,有两样东西绝对不能错过,一个是便宜又好喝的咖啡,另一个则是烤肠,无论是711还是全家、OK都有好喝的自制咖啡贩卖,价格低至20元新台币,有时候还会半价,而烤肠的卖点则在于几乎里面全是肉而非淀粉,猪肉的香味四溢,肉质细腻有嚼劲,回到北京后很是怀念这味道。

澳门国父纪念馆(澳门国父纪念馆由谁兴建)

  吃完早餐,我们前往社顶自然公园,与垦丁森林游乐区并列为垦丁国家公园两大森林区,没有太多人为雕琢痕迹,纯天然的一个景点,景区内绿树成荫。数十处石灰岩洞穴里面有着各种奇石。对于台湾其他景色而言,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所以游客并不多。从社顶公园出来,遇到了正要来春游的大批学生。

  在民宿稍作休息,下午前往近几年大热起来的白沙滩。白沙滩,本是一片无人的海滩,因为李安的《少年派》而名声鹊起,成为了新的旅游圣地。Pi被冲上岸的沙滩,如今已经已是人潮如织,少了一分宁静,多了些许喧闹,恍惚觉得身处东南亚某片热闹的海滩。

  从白沙滩游泳归来,我们匆匆赶往关山看日落,虽然下午天空一直乌云连片,但垦丁多变的天气却让日落成为可能。到达关山,发现已经有很多游客在等候了,长枪短炮一字排开。只是由于云彩太厚,把落日的余晖遮挡不少,万丈光芒的壮丽景象并未出现,厚重的云彩如同一块幕布,将阳光紧紧的挡在了身后,将天幕降下,最终漆黑一片。

  今晚没有再去热闹的垦丁大街,而是选择了较安静的恒春小镇,也就是《海角七号》的拍摄地,阿嘉的家、古城门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起热闹的垦丁,恒春小镇更值得花上一天的时间慢慢闲逛,现实所迫,这个心愿留到下次实现吧。

  垦丁 →高雄 |鹅銮鼻公园、美丽岛捷运站、打狗领事馆

  早上六点,太阳已经光芒万丈,我们将前往在垦丁的最后一个目的地,鹅銮鼻灯塔。对于灯塔我也是有情结的,如同我的自行车情结、大海情结一样,每每看到灯塔,就有一种身心愉悦的畅快之感。

  

  美貌的鹅銮鼻灯塔洁白而肃静。在纯净的湛蓝天空下格外养眼。

  跳跃模式开启,用手机的连拍功能很实用,拍悬浮很给力。

  从鹅銮鼻灯塔返回,经过了同样著名的“风吹沙”,风吹沙,果然名不虚传,强劲的风中带着大颗的沙粒,撞击着裸露在外的皮肤。所以建议大家看看就好,不宜久留。

  在回高雄之前,我们还有一项美食计划未完成,那就是去品尝屏东很有特色的林家猪脚。猪脚其实并不特别,算是很常见的卤味。不过一家店能传承多年却实属不易。林家猪脚则是这样一家老字号,和台南的阿霞饭店一样,吸引了不少名人的光顾。

  这次旅程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在高雄的停留过于短暂。只是在美丽岛捷运站稍作停留,在打狗领事馆喝了咖啡,我们就与这座城市告别。

  美丽岛捷运站是高雄捷运初期路网唯一的转乘车站。1979年,此地爆发震惊台湾社会的美丽岛事件。车站中的光之穹顶以祈祷为主题象征,曾被评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15座地铁站的第二名。

  听当地朋友讲,美丽岛捷运站虽然很美,可是其实在高雄坐捷运的人真的不多,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普通民众更喜欢摩托车这样的交通工具。另外,高雄的捷运和台北并不是同一个系统运营,所以悠游卡在高雄是不能使用的。

  从美丽岛捷运站离开,我们前往打狗英国领事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对名字中的“打狗”很好奇,因为这里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的居住地,盛产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语,意为竹林),汉语音译为“打狗”,“打狗”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称。打狗英国领事馆也是大陆游客最常来的景点,听着熟悉的口音,突然恍惚觉得是在大陆的某个景点,而非台湾。

  在打狗英国领事馆,可以看到高雄86大楼和船只如梭的高雄港。作为大型港口城市,高雄每天都会有来往于世界各地的船只通行。

  回到台北,已经傍晚,刚下过雨的台北街头到处湿漉漉的。我们去吃了心仪已久的卤肉饭。在捷运站附近找到有名的肉饭,大快朵颐起来。

  九份 |九份老街→金矿博物馆

  台北的雨淅淅沥沥连下三天,最后三天在台北的时光因为雨而变得清静平和下来。也许是因为《悲情城市》或者《多桑》给我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我印象中的九份就是烟雾氤氲的,这样的天气去九份,也许更能体会到电影中那份情愫吧,我安慰自己想道。

  

  从台北到九份,建议各位朋友拼车去,因为时间短,价格也算合理,如果下雨天拼车更会方便很多。我们和另外四位大陆来的游客一起拼了一辆计程车,每人200元新台币。四十分钟左右就到达了九份。

  虽然下着雨,九份却依然热闹,基山街依旧人山人海。基山街上全是卖小吃和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在我看来,和别处并无二致,如果想寻找一份宁静,那么九份已经不再是那个小小安静的村庄了。

  在一家小店意外看到吴念真所代言的啤酒广告。想想真是巧合,来九份是因为看了他的《多桑》,对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杨德昌的《一一》里那个有些内敛沉默的黑瘦中年人的形象,转眼多年过去,如今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而我竟然一下没能认出来。

  “升平戏院”曾是九份最为热闹的娱乐场所,歌仔戏、电影、新剧、布袋戏等各种表演让整月份演出皆為满档,开演的时候不仅让 一、二楼600个座位满座,连走道都站满想要看戏的观众。它曾是当年台湾金矿业兴盛时期的标志之一。

  来了九份,还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金矿博物馆。在九份老街那家全家便利店旁边乘坐到金瓜石的公交车即可以到达,很方便。

  九份曾经是台湾最大的金矿区,采矿业非常发达,日本人在此设立采矿基地,掠夺财富。吴念真的《多桑》里面的父亲也就是在这里工作。而随着采矿业的没落,这一段历史也就此宣告一个段落。

  淡水 | 乌来→淡水渔人码头

  在台湾的最后一天,我心中已经开始了告别。早上,朋友载着我们到离他家不远的乌来走走。

  乌来,是泰雅族的聚集地,群山环抱,景色秀美,以温泉、瀑布而闻名。因为供给全台北的翡翠水库就位于此,所以乌来禁止任何工业开放,完全保护了起来,青山绿水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天然氧吧之中,虽然这样的风景并不特别,却让人多了一份亲切之感。

  从乌来出来后,我们前往此次台湾之旅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淡水渔人码头。一直听闻渔人码头的夕阳很美,今天虽然看不到夕阳,雨中漫步一番相信也会有特别的体会吧。

  终于还是要说再见,台湾迎接我的是艳阳高照,送别我的却是阴雨绵绵。我就矫情的把这当做是不舍的标记吧。不长的时间里,走马观花的看过了美景,品尝过了美食,而我却足以感受来自城市和台湾人们的浓浓的宝岛温度。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再来的愿望。希望它就在不久的将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旺财去旅游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